教授 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應用社會學研究所所長、社會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站長 上海高校智庫·華理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(UBC)高級訪問學者(2016/9) 學科領域:社會學、社會工作、社會保障 電子郵件:youndr@ecust.edu.cn 【簡歷/教育背景】
2006/6—至今,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,教授。曾任社會學系副系主任、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分黨委副書記?,F任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、應用社會學研究所所長、社會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站長。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。
2004/9—2006/6,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,社會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,講師。 2001/2—2004/3,浙江大學人文學院,博士研究生,史學博士。 1998/9—2001/6,江西師范大學文旅學院,碩士研究生。 【研究方向】 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、城鄉社會學、理論社會學及應用、社會工作 【研究項目】 ?在研課題: 1.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(16ZDA078):中國特色社會體制改革與社會治理創新,主持人,原首席專家為徐永祥教授(2019年5月經國家哲社規劃辦批準變更)。 2.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(15ASH001):鄭杭生與中國社會學理論自覺研究,主持人。 3.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人文社科重大項目(2019-01-07-00-02-E00047):鄉村振興視野下的新型城鄉關系研究,主持人。 4.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(15ZDC028):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研究:聚焦人口流入型地區(首席專家:曹錦清教授),子課題四負責人。 ?已結項課題: 1.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(07CSH007):社會學視野下的“鄉財縣管”與新農村建設:以河北定州和江蘇吳江為例,主持人。 2.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(NCET-13-0799):社會學視野下的“省直管縣”研究:以安徽省為例,主持人。 3.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(06JC840002):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社會學研究:以河北定州為例,主持人。 4.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(09ZS63):消費主義視野下的鄉村社會變遷:以江蘇吳江和河北定州為例,主持人。 5.民政部“2016年度中國農村基層治理創新理論研究”部級課題:鄉鎮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,主持人。 6.民政部2016年度“三社聯動”機制下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研究部級課題:“三社聯動”機制下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關系研究,主持人。 7.中央高?;究蒲袠I務費專項基金重大項目(WE1221001):老齡化背景下社會養老服務機制的跨學科研究:基于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實證比較,主持人。 8.中央高?;究蒲袠I務費專項基金項目(WE0923001):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究:基于江蘇吳江和東海的實證探索,主持人。 9.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長三角改革發展研究招標項目:城鄉發展一體化保障機制研究,主持人。 10.全國家庭教育科研規劃課題(2011-2015):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,主持人。 11.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(2005038100):社會轉型期農民的消費結構與鄉土重建:一個以河北定州為例的社會學研究,主持人。
【研究成果/論文】 ?理論社會學研究 1.楊發祥、楊發萍:《鄉村振興視野下的新型城鄉關系研究——一個社會學的分析視角》,《人文雜志》(CSSCI)2020年第3期。
2.楊發祥、王鏡新:《社會互構論的方法論預設及其學術意義》,《學習與實踐》(CSSCI)2020年第3期。 3.楊發祥:《鄭杭生中國特色社會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——基于理論自覺的視角》,《西北師大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8年第5期。 4.李秋琪、楊發祥:《逆全球化危機中的移民認同與社會團結》,《中南大學學報》(社會科學版)(CSSCI)2019年第5期。 5.楊發祥、王鏡新:《現代性社會理論的文化嬗變與內在超越——基于馬克思和拉什的比較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擴,北大核心)2018年第3期。 6.楊發祥、周賢潤:《鄭杭生社會學中層理論譜系研究——基于學術史的視角》,《福建論壇》(CSSCI)2015年第11期。 7.楊發祥:《城市社會發展與鄭杭生社區建設思想研究》,《西北師大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7年第2期。 8.楊發祥、羅興奇:《鄉村建設與鄭杭生農村社會學思想研究》,《甘肅社會科學》(CSSCI),2016年第5期。 9.楊發祥、周賢潤:《新生代農民工的消費認同——一個社會學的分析框架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5年第6期。 10.楊發祥、茹婧:《村域空間轉型與生活世界的流變——基于川東北X社區的個案研究》,《新視野》(CSSCI擴)2015年第6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學》2016年第2期全文轉載)。 11.楊發祥:《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建構歷程及其內在關聯》,《河北學刊》(CSSCI)2006第1期。 12.楊發祥:《承前啟后的重要理論成果——〈鄭杭生社會學學術歷程〉評介》,《社會》2005第5期。 13.茹婧、楊發祥:《邁向空間正義的國家治理:基于??轮卫砝碚摰淖V系學分析》,《探索》(CSSCI)2015年第5期。 14.楊發祥、林曉蘭:《社會轉型與知識分子心態——對王國維自沉的一種社會學解讀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2009年第3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中國現代史》2010年第5期全文轉載)。 15.楊發祥:《戰爭與社會變遷——以民國初期的南北戰爭為例》,《江西師范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》2008年第4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歷史學文摘》2009年第1期)。 ?社會工作研究 1.楊發祥、王杰:《中國社會工作的話語體系建構》,《學?!?strong>(CSSCI)2018年第3期(《社會科學文摘》2018年第7期、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工作》2018年第9期、《新華文摘》2018年第20期全文轉載)。 2.楊發祥、葉淑靜:《結構性約束與主體性建構: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認同》,《江海學刊》(CSSCI)2016年第6期(《新華文摘》2017年第6期全文轉載)。 3.楊發祥、葉淑靜:《社工薪酬的結構性困境與可能出路——基于珠三角地區的經驗研究》,《江蘇行政學院學報》(CSSCI)2016年第8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工作》2016年第12期全文轉載)。 4.楊發祥、徐選國:《農村社區災后生計發展項目的社會工作介入——一個整合性脫貧行動的分析框架》,《西北師大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4年第1期。 5.楊發祥、何雪松:《災后社會重建中的社工介入:理念、目標與方法——基于四川省都江堰Q安置點的實證研究》,《甘肅社會科學》(CSSCI)2010年第3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工作》2010年第9期全文轉載)。 6.楊發祥、閔慧:《中國農村社會工作發展探析》,《福建論壇》(人文社會科學版)(CSSCI)2011年第1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工作》2011年第7期全文轉載)。 ?養老與社會服務研究 1.楊發祥: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踐模式及其優化策略》,《學術界》(CSSCI)2010年第7期(《新華文摘》2010年第20期全文轉載)。 2.楊發祥、李卓航:《深度老齡化背景下機構養老服務的結構性瓶頸——以上海為例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4年第4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工作》2015年第3期全文轉載)。 3.楊發祥: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建構與實踐策略:基于江蘇省W市的實證研究》,《社會科學》(CSSCI)2010年第12期(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11年第4期、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保障制度》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)。 4.楊發祥、徐少睿、盧達明:《孤殘兒童機構照顧的實踐模式及其優化路徑——以廣東G市社會福利中心為例》,《江西師范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擴,北大核心)2016年第3期。 5.楊發祥、胡兵:《公共服務的體制性張力及其反思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擴)2010年第5期。 6.楊發祥、胡兵:《政社合作與公共服務體制的轉型》,《學習與實踐》(CSSCI擴展版)2011年第3期。 7.Faxiang YANG:The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Social Policy and Local Governments----A Case Study for Rural Old-age Insurance of Wujiang Jiangsu Province,Paper fo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,China-Australia Social Policy Forum (CASPF) 2008,Sep.28-29, 2008,Perth, Australia. 8.Faxiang YANG. The Farmers’ Medical Consump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-Typ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,The 15th Academic Conference for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Social Development(ICSD), July 15-20, 2007, Hong Kong ?財政社會學與消費社會學研究 1.楊發祥、馬流輝:《“鄉財縣管”:制度設計與體制悖論——一個財政社會學的分析視角》,《學習與實踐》(CSSCI)2012年第8期。 2.楊發祥、劉楠:《鄉財縣管:理論視角與經驗反思——一個跨學科的探索性研究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2年第4期。 3.楊發祥、賈夢宇:《“鄉財縣管”與新農村建設的路徑探索——基于財政社會學的視角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3年第4期。 4.楊發祥:《中國農民消費結構研究:一個文獻綜述》,載鄭杭生主編:《社會建設:理論與實踐創新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。 5.楊發祥:《鄉村場域、慣習與農民消費結構的轉型——以河北定州為例》,《甘肅社會科學》(CSSCI)2007年第3期。 6.楊發祥:《廣州社區居民的消費力分析》,載鄭杭生:《和諧社區建設的理論與探索——以廣州深圳實地調查為例的廣東特色分析》,黨建讀物出版社2009年8月版。 7.Faxiang YANG.Social Changes in Rural Regions from Consumerism Perspective,The Academic Conference of “China’s Rural Development and Possible Reference for India”, Aug 2-7, 2016, Kolkada, India ?社會治理及社區研究 1.楊發祥、郭儒鵬:《從環境治理到組織化扶貧:“十戶一體”實踐模式研究——基于內源性發展的分析視角》,《新視野》(CSSCI擴,北大核心)2019年第5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學》2019年第12期全文轉載)。 2.楊發祥、郭儒鵬:《嵌入、建構與增能:民族地區精準脫貧的實踐探索——以貴州省T縣為個案》,《江蘇行政學院學報》(CSSCI)2019年第2期。 3.楊發祥、嚴駿夫等:《條塊矛盾再生產:政府機構下沉改革的實踐悖論——以上海市J區房辦下沉為例》,《甘肅行政學院學報》(CSSCI)2019年第6期。 4.楊發祥、伍嘉冀:《“省直管縣”下的新型縣域治理何以可能?——以安徽省桐縣為個案》,《江蘇行政學院學報》(CSSCI)2017年第3期。 5.楊發祥、伍嘉冀:《“省直管縣”下的府際信任與關系重構——以安徽省桐縣為例》,《福建論壇(人文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7年第7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公共行政》2017年第10期全文轉載)。 6.楊發祥、伍嘉冀:《“省直管縣”制度變遷與路徑依賴——基于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視角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擴)2017年第2期。 7.楊發祥、茹婧:《新型城鎮化的動力機制及其協同策略》,《山東社會科學》(CSSCI)2014年第1期。 8.楊發祥、施丹:《鎮管社區:社區管理模式的一種新探索——以上海浦東S鎮為例》,《福建論壇(人文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)2012年第7期(《新華文摘》2012年第20期“論點摘編”)。 9.楊發祥:《民生取向與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——以深圳市社區建設為例》,人大復印資料《社會學》2008年第10期(原載《學習與實踐》2008年第5期)。 10.楊發祥:《社區福利建構的理念與實踐——基于廣州市的實證分析》,《社會主義研究》(CSSCI)2010年第6期。 11.楊發祥、徐丹丹:《大都市郊區的農戶收入結構探析——以上海浦東S鎮為例》,《科學社會主義》(CSSCI)2011年第1期。 12.楊發祥:《新時期我國社會管理的創新之維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(CSSCI擴)2011年第1期; 13.Wu Jiaji, Yang Faxiang.“Province Governing Counties Reform”: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grassroots governance,corresponding author,2016 Annual Conference of North American Chinese Sociologists Association(NACSA); 14. Wu Jiaji, Yang Faxiang. “Power Relationship Reconstruction:The System Design and Institutional Dilemmas of “Province Governing Counties Reform”,corresponding author,2015 Annual Conference of Asian Group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(AGPA)。 ?鄉村金融與生育政策研究 1.毛安然、楊發祥:《深度貧困地區金融扶貧的政策設計與實踐悖論》,《甘肅社會科學》2018年第5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金融與保險》2019年第2期全文轉載)。 2.楊發祥、劉鳳平、王鉑:《社會政策視野下的農村融資環境研究——以山東濰坊坊子區“文明信用創評”實踐為例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》(社會科學版)2008年第4期。 3.楊發祥:《社會學視野下的當代中國鄉村債務》,《甘肅社會科學》(CSSCI)2005第4期。 4.楊發祥、趙文遠:《近年來中國鄉村債務問題研究綜述》,《中州學刊》(CSSCI)2006年第1期。 5.楊發祥:《新中國生育制度的歷史回顧與反思》,《歷史教學問題》(CSSCI)2011年第1期。 6.楊發祥、黃文:《農村生育制度的流變及反思》,《學習與實踐》(CSSCI擴展版)2010年第10期(人大復印資料《人口學》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)。 7.楊發祥:《中國生育制度六十年:1949-2009》,載盧漢龍主編:《時代性與社會學》,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年版,第39-46頁。 8.楊發祥、張飛來:《中國計劃生育的法制化進程》,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》(社會科學版)2007年第4期。
【研究成果/編著/教材】 1.《低生育社會的來臨:中國生育革命與政策抉擇》(專著),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版(“十二五”上海重點圖書)。 2.《社會保障理論教程》,副主編,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。 3.《社會保障實務教程》,副主編,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。 4.《馮玉祥家事》,36萬字,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。 5.《百年巨變與振興之夢——20世紀江西經濟研究》,撰寫其中一章(約4萬字),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。 6.《中國文化史綱》,撰寫其中一章(約2萬字),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。 【獲獎信息】 2018年11月,寶鋼優秀教師獎 2018年11月,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7年11月,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6年10月,上海市“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”指導教師 2016年7月,上海市徐匯區“優秀共產黨員” 2014年9月,上海市“育才獎” 2009年6月,華東理工大學“育英獎”一等獎 2009年5月,上海市社工協會:四川省都江堰抗震救災“卓越貢獻”獎 2007年6月/2010年6月,華東理工大學?!?strong>先進工作者”
【社會活動】 1.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(2018-2022) 2.中國社會學會理事 3.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 4.上海市社會學會常務理事、副秘書長 5.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“反貧困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”副主任 6.《社會建設》雜志編委
|